项羽此人,恐怕不会安分守己,不得不防。
嬴政肯定了萧何的才能。
“三军未动,粮草先行”,这是领兵打仗的人都应该知道的事情。
萧何在军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不过,相比坐镇后方,他更想知道萧何当丞相之后的功绩。
他已经统一了六国,匈奴也被他打怕了,现在需要的是能够治理国家的人才。
第11章 朱元璋和刘邦产生共鸣
接下来是一段视频:
[夜色正浓,韩信收拾了包袱,悄悄地离开了营地。
逃跑的人很多,不差他一个。
天快亮时,前来点卯的人又少了不少,有人把这一批逃兵的名单送到了萧何这里:“萧相国,昨晚又有一批人逃跑了。”
“嗯,放这吧。”萧何习以为常,表现的十分淡定。
士卒将名单放在了桌案上,然后就退了出去。
萧何拿起名单看了一眼,意外地在名单上看到了韩信,当即放下名单就去追,情急之下没有向刘邦汇报去向。
韩信已经走了一个晚上,不一定能够追上。
萧何心急如焚,从白天追到了晚上。由于许久都没有回来,被人误以为他也逃跑了。
丞相都跑了,自然要向刘邦汇报。
刘邦进入蜀地之后,手下时不时有将领和士兵逃跑,人都麻了。
白天点卯的人越来越少。
因为晚上总有人包袱款款,趁着夜色出逃。
刘邦心中理解,放任自流。
这天,有人来报:“萧相国也逃跑了。”
刘邦听到逃跑的人是萧何,原本葛优躺的坐姿顺间就端正了,前所未有的紧张和惊慌,说道:“什么?!我跑了他都不能跑。赶紧去追,不能让他跑了。”
萧何是他的左膀右臂,身为相国,居然也弃他而去,这让他很伤心。
虽然也能够理解萧何的选择,不,理解不了。
在等待的过程中,刘邦心绪不宁,失去萧何如同失去左右手,是他的一大损失。]
刘邦回想起过往,付之一笑。
他当时是真的以为萧何要逃跑,可把他吓了一跳,还好是去帮他追逃跑的良将了。
待到萧何追来了韩信,军中有了帅才,反攻项羽的时机也就到了。他怕再拖下去,手底下的将士们都会跑光了,那就真的只能在蜀地当个汉中王了。
就算没有跑光,时间长了,百姓习惯了安定的生活,将士们就不会再愿意随他去打仗了。
攻打项羽的机会也就只有刚进汉中还没有安定下来的时候。
就如萧何所说,趁天下还没有安定的时候,要干什么抓紧时间干,百姓刚刚经历战乱之苦,还没有开始享受和平带来的好日子,正是什么苦都能吃的时候。
由简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。
各朝各代的众人:汽车?电瓶车?是马车和马的别称吗?
被天幕提到的荀彧:“?”
刘邦点头,确实是这样,但这和萧何如何追韩信有什么关系?
嬴政看到这里,忍不住赞道:“萧何果然适合做丞相,不为财帛动心,有远见卓识,知道御史府中那些文档资料的价值。”